一位相声名家的未解人生配资交流论坛网站
简历上寥寥数语勾勒出的于世猷,却隐藏着不平凡的人生轨迹。这位回族相声演员1953年首次登上辽阳市第二文化宫业余舞台,三年后成为鞍山钢铁公司的一员。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58年12月,他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,在侯宝林、刘宝瑞等大师指导下,与马季搭档创作众多新作品。文革期间历经坎坷,1973年转至天津市曲艺团,与苏文茂、马志明等名家合作,直至2005年离世。
这份看似平常的履历背后,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人生。十八岁便跻身相声界最高殿堂中国广播说唱团,成为侯宝林最器重的弟子,也是马季的首位固定搭档。即便在特殊年代遭遇牢狱之灾,他仍能重返舞台,加入天津市曲艺团。与他合作过的捧哏演员无一不是相声界的翘楚,更曾为侯宝林、侯耀文父子担任捧哏。
展开剩余64%关于他的师承关系更是扑朔迷离。虽被侯宝林清出门墙,却仍保持密切往来,甚至成为其义子与记名弟子,最终又遭拒之门外。艺术造诣同样众说纷纭,有人誉其为1"捧哏之王1",也有人对其不屑一顾。唯一弟子二十年来坚持为其正名,更赢得不少支持者。这些未解之谜,为于世猷的人生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。
身世之谜:从名字到艺术之路
1"世猷1"这个不常见的名字本身就暗藏玄机。在相声《起名》中,他解释其意为1"远大前程1"。查阅典籍,1"猷1"字确有谋划、法则、功业之意,但1"世猷1"作此解却无明确出处。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知名度有限,能取此名的家庭想必颇有文化底蕴。
1953年,年仅十三岁的于世猷在辽阳第二文化宫登台演出。这座非相声重镇的小城,是谁引领他走上相声之路?开蒙恩师又是何人?更令人好奇的是,这位神似电影明星冯喆的俊朗少年,为何选择以语言见长的相声艺术,而非更注重外表的影视戏剧?尤其选择担任捧哏这一1"绿叶1"角色,是出于热爱还是另有缘由?
进入中国广播说唱团的经历同样成谜。与同时期演员相比,马季因全国比赛获奖入团,郝爱民来自话剧团交流,唐杰忠由部队文工团调入。而十八岁的于世猷仅是鞍钢工人,既无显赫资历,也无获奖记录。究竟是谁发现了这位1"小鲜肉1"的才华,将其引入相声艺术的最高殿堂?这些疑问至今仍待解答。
发布于:福建省正中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